国中医药医政函〔2024〕9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
为贯彻落实《“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深入实施《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2021-2025年)》,充分发挥中医药康复服务特色优势,扩大服务供给,提高服务质量,加快推动中医医院(含中西医结合医院、少数民族医医院,下同)康复科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中医药康复服务需求,现就进一步加强中医医院康复科建设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合理配置资源,加强康复科建设
中医医院应根据当地人口规模及中医药康复服务需求设置康复科并作为独立科室进行建设和管理。有条件的二级以上中医医院应当按照《中医医院康复科推荐配置标准》(附后)设置康复科,三级中医医院应设置康复科病房和门诊。到2025年,二级以上中医医院康复科设置比例达到70%以上。
二、结合功能定位,明确科室服务重点
三级中医医院康复科应充分利用中医药理论、技术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重点提升重症康复和复杂疑难疾病康复服务能力,加强康复早期介入,提升康复辅助器具研发能力。二级中医医院康复科重点为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患者提供中医药康复服务及常见功能障碍康复服务。
三、发挥特色优势,注重提升临床疗效
中医医院康复科要充分发挥针灸、推拿等中医康复技术优势,在疾病急性期促进功能提升与恢复,在慢性病诊疗中促进防治重心前移。开展中医康复方案和技术规范研究,推广使用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和伤残等中医康复方案和技术指南。鼓励脑病康复、儿童康复、骨伤康复、盆底康复(产后康复)等优势方向康复单元建设,根据不同康复单元特点,整合多学科资源,提升临床疗效。
四、推动学科交融,构建中西医协作康复模式
中医医院要结合院内发展重点和优势专科,探索中西医紧密协作的康复服务模式,将中医康复纳入院内会诊、多学科诊疗等管理制度,将康复理念贯穿于医疗服务各环节。促进中药、针灸、推拿等中医康复技术方法和现代康复技术、中华传统体育的相互融合,找准针灸、推拿等手段的切入点和介入时机,积极探索早期介入,为患者制定实施全流程、个性化的康复方案。
五、加大培训力度,打造高质量人才队伍
中医医院要加强中医康复专业技术人员配备,组建专业、学历、职称、年龄结构合理,能支撑科室可持续发展的人才队伍。通过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临床跟师和研修培训等方式,强化中医康复高层次人才、骨干人才培养和人才梯队储备。康复科中医类别医师应接受现代康复专业培训,临床类别医师应接受中医康复理论及技术培训,康复治疗技术人员和护理人员应接受系统中医和现代康复理论培训。鼓励开展全院中医康复专业知识轮训,推进中医康复理念覆盖临床各科室。有条件的中医医院要开展中医康复远程教育培训,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训中医康复骨干技术人员。
六、发挥引领作用,推动优质服务资源下沉
中医康复中心建设单位要积极发挥中医药康复治疗中心、科研创新中心、人才培养中心及质量控制中心作用,提升区域中医药康复治疗水平,搭建学科学术交流合作平台,开展中医康复器具研发及成果转化,逐步形成覆盖中医康复服务全过程的医疗质量管理制度与控制体系。中医康复中心建设单位、国家中医康复优势专科应牵头成立专科联盟,通过学科帮扶、项目合作、技术推广、学术交流、科研协作等形式,与基层中医医疗卫生机构建立有效合作,规范诊疗标准、技术和服务流程,推动中医康复技术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推广使用。
七、加大科普宣传力度,推广中医康复技术方法
中医医院康复科要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广泛宣传和普及康复理念、知识和技术,提升人民群众对功能障碍尽早发现、尽早诊断、尽早治疗的认识。鼓励通过“互联网+中医康复服务”、家庭病床、上门巡诊等方式推动中医康复技术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为有迫切康复服务需求的人群提供居家中医康复医疗、指导等服务,满足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健康服务需求。
八、加强组织领导,落实主体责任
各级中医药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中医医院康复科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加大对中医医院康复科建设的指导力度,及时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通过先进带动后进,形成良好行业发展氛围。积极协调加强政策联动,鼓励围绕中医康复优势病种探索符合中医药特点的医保支付方式。各中医医院要加强本机构康复科规范化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不断完善促进康复科高质量发展的激励机制和配套措施。
附 件:中医医院康复科推荐配置标准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2024年5月24日